在醫院,醫護人員接觸病人前后、執行醫療護理操作前后等必須洗手,每個科室的洗手池旁邊的墻上都貼著內感染科下發關于醫務人員如何正確洗手的指導圖片。毫無疑問,醫務人員如何正確洗手以及洗手的依從性對預防病人交叉感染有著深遠的意義。然而,在臨床實際工作中,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我們發現正確洗手的依從性都不是很高,這一現象令人擔憂。
2003年席卷中國大地的“非典”事件也許被人遺忘。如果不是看到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欄目記者柴靜寫的書——《看見》,看到書中提到“非典”發生時,她采訪發生“非典”疫情的一些醫院的情形時,我也和大多數人一樣很少想起那個特殊時期帶給全中國人民的慘痛事件和那段痛心的經歷。在閱讀中,柴進采訪時一段對話深深的觸動了我。
“非典”發生后,她不明白為什么北京的一家醫院醫護人員感染的那么多?她的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她必須知道。懷揣記者這種勇于探索的的信念和不懈的堅持精神,她走進了已將“非典”病人或發燒疑似病例已轉走的一家醫院去尋找答案。
她去看留觀室改成的SARS病房,他只看到了幾間的普通病房,遲疑的問護士:“你們的清潔區、污染去呢?’’護士指了指地上:“只能在這兩者之間劃一根線。”她不能相信,問了一句:“那你們怎么區分清潔區和污染區呢?”護士沉默了一會兒,慢慢的舉起手來,在胸口指了一下:“在這兒”她問“你們靠什么防護”護士面無表情的說:“我們靠精神防護?!币粋€急診科護士坐在臺階上,淚水長流:“我每天去要、連口罩都要不來,只能用大鍋蒸了再讓大家用……我不知道這是我的錯還是誰的錯……”
那家醫院有九十三名醫護人員感染“非典”,急診科六十二人中二十四人感染,兩位醫生殉職。書看到這里,我感覺自己呼吸困難,抬起頭深吸一口氣,已發生過的歷史的氣息依然使我的內心很震顫,我的心依然會為那些在“非典”時期不幸長眠的同胞和同行而哀痛。的確,這種現狀、這種悲劇,到底是誰的錯?醫院感染管理是三甲復審工作安全管理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有了規范的制度和措施,而我們這些每天給病人實施治療和護理技術的醫護人員,是否按消毒隔離要求去規范自己行為?是否將病人、自己和家人生命安全的責任心化解到每一次的規范醫療護理行動中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災難來臨時帶給人們的情緒是恐慌,而和平時期人民最恐慌的是負有使命感的人對自己責任心的輕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