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艾滋??; 護理觀察; 對策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慢性傳染病。艾滋病病毒進入人體后,主要侵犯人體免疫系統,破壞人體的免疫功能,數年后,可使部分感染者免疫功能極度下降而發病。艾滋病是當前世界衛生組織關注的十大衛生問題之首,是一種尚無免疫預防,無根除人體內病毒的有效藥物,病死率極高的傳染性疾病。我科至2015年11月,收治感染艾滋病人員共10例。 現將我院共收治的10例艾滋病患者的臨床觀察和護理對策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0例患者中,女4例(其中孕婦3例),男6例,年齡26~79歲。
2 護理監測要點
2.1 全身癥狀 艾滋病患者的臨床癥狀最常見的是反復出現的低熱,伴有寒戰、消瘦、無力,體重下降(可達5~22kg),繼之極度嗜睡無力,日常工作不能自理。慢性腹瀉也是某些艾滋病病人的十分明顯的早期臨床表現。并且常找不到發熱、腹瀉和體重減輕的原因。本病潛伏期較長,為2~10年。
2.2 淋巴結腫大 發生率為55%~100%,腫大的淋巴結多見于頸后、頜下或腋下,不融合,質硬,偶有壓痛,表面皮膚無改變,一般持續3個月以上。
2.3 皮膚損傷 在臨床上多表現為皮疹、全身瘙癢、尖銳濕疣、蕁麻疹等。最具特征的是卡氏肉瘤的皮膚改變,常侵犯下肢皮膚和口腔黏膜,表現為深藍色浸潤斑或結節,可融合成大片狀。
2.4 神經系統病變 約有30%的艾滋病患者可表現為亞急性腦炎、脊髓炎和神經炎。亞急性腦炎表現為健忘、性格改變,最終發展為癡呆。
3 護理對策
3.1心理護理 艾滋病預后不良,且社會上人們對艾滋病也懷有恐懼心理,因此病人會出現焦慮、抑郁、孤獨無助或恐懼心理障礙,甚至出現報復、自殺等行為。所以,護士應與病人心理障礙進行疏導,滿足合理要求,解除病人孤獨恐懼感。還應做好家屬的工作,共同做好病人工作,讓病人更多得到家庭和社會的支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2 消毒隔離 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對病人的血液和體液進行嚴格消毒處理。做好皮膚黏膜的保護,進行護理時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如手術、穿刺、注射等。用過的利器必須放到指定特殊的容器中。器械用5:4的“84”消毒液浸泡后高壓滅菌,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針頭經消毒毀形后由專人回收,按規定處理。病人的送檢標本放在有特殊標記的容器里,專送檢測。病人出院或死亡后,房間、物品必須進行終末消毒。
3.3 藥物治療的護理 抗病毒藥物有齊多呋啶、拉米呋啶、施多寧、奈非那韋等多用于臨床。其中齊多呋啶有嚴重的不良反應,主要是抑制骨髓,可出現貧血、惡心、嘔吐等癥狀,定期查血象。
3.4 飲食護理 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等易消化飲食。注意食物色、香、味,設法增進病人的食欲。不能進食者給靜脈輸液或鼻飼,加強病人的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攝取足夠的水分,如牛奶、果汁或巧克力等,攝取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肉類、蛋類等,適量的蔬菜及水果。
4 艾滋病的預防
加強宣傳教育,樹立正確的健康生活觀念和行為方式,不涉足不健康的場所,如賣淫、嫖娼、吸毒等,提高對艾滋病的防范意識,避免受到感染。
5 小結
綜上所述,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使得艾滋病患者對健康照顧的需求更為復雜。目前尚無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開展健康教育很重要,除了因疾病的進展導致機體各系統衰竭所需的各種生理照顧外,更需較多的溝通與交流,因此護理艾滋病患者已成臨床護理工作的一大挑戰,需更多的人員去研究和發展對艾滋病的護理方法,并且要大力普及相關艾滋病的科學知識,提高對艾滋病的認識,是護理人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