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我科成功完成一例卵巢惡性腫瘤手術,術后病檢結果回報為卵巢非霍奇金淋巴瘤,此類淋巴瘤病例在婦科中實屬罕見,據歐美統計,原發于卵巢的淋巴瘤占淋巴瘤的0%--0.3%,現進行報道分析。
患者女性,41歲,平素月經規律,因“腹部觸及包塊半月”入院?;颊邿o發熱、惡心、嘔吐、腹痛,無月經改變及白帶異常,無消瘦、食欲減退等,就診我科查腹部可觸及兒頭大小包塊,行B超檢查提示:子宮形態增大失常,肌層回聲不均勻,內探及數個低回聲團塊,較大兩個分別約10.1×8.6cm,11.3×8.8cm,向外凸起,提示:子宮肌瘤?;颊逤A-125:44.70U/ml,余腫瘤標記物無異常;生殖激素檢測提示睪酮:0.89ng/ml。具備手術治療指征,41歲要求保留子宮,遂于術前在門診行診刮術排除子宮內膜病變,病檢報告:(宮腔)月經期子宮內膜。入院完善各項術前相關檢查后,于2013年11月6日在腰硬聯合麻醉下行手術治療,術中發現:盆腔少量粘液性液約30ml,子宮后壁腺肌瘤合并右側卵巢實性巨大腫瘤,形態不規則,腫瘤大小約12×10cm,包膜完整,表面呈結節狀,質韌,活動度好,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右側附件未探及異常;部分大網膜增厚,無異物附著,肝脾(-)。術中切除右側附件送冰凍,結果回報:(右側卵巢)惡性腫瘤(低度)。與患者、家屬充分告知病情,取得知情同意后行子宮全切除術+雙側附件切除術+大網膜切除術+闌尾切除術。術后病檢赴甘肅省腫瘤醫院會診,結果回報:(卵巢)非霍奇金淋巴瘤,彌漫大B細胞性淋巴瘤,生發中心來源,侵襲性。
患者術后病情平穩,需進一步化療。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原發于淋巴結或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以生物學行為有顯著差異的淋巴細胞腫瘤性疾病,結外病變可侵犯韋氏咽環、胃腸道、骨、皮膚、唾液腺、甲狀腺、神經系統等,但是浸潤卵巢很少見。臨床上,我們對此病的了解并不深,婦科以卵巢腫物出現時診斷有一定難度,通過剖腹探查取得病理結果,才明確診斷。有研究提出:卵巢組織中的原始網狀細胞可演變成淋巴細胞,卵巢門部髓質部亦有淋巴細胞,從而形成淋巴瘤;惡性卵巢非霍奇金淋巴瘤是非常罕見的病例,診斷標準為:①臨床首發為婦科癥狀,術中探查腫瘤僅限于卵巢,但可累及其他區域淋巴結或附近軟組織;②經全面檢查未見有其他淋巴瘤存在;③既往無淋巴瘤病史。診斷時必須具備淋巴細胞形態特征和免疫組化標記才能確診,必須與卵巢原發性顆粒細胞瘤、無性細胞瘤、未分化癌、原始神經外胚葉腫瘤等相鑒別。
原發性卵巢淋巴瘤較繼發性卵巢淋巴瘤預后好,無論原發或繼發,雖然與其他卵巢惡性腫瘤在臨床表現上沒有明顯特異性,但仍有其自身的特點:①好發年齡:文獻報道本病好發年齡為20--50歲,平均年齡為38歲,提示本病多發生于青壯年婦女;②腫瘤大體解剖:卵巢淋巴瘤表面光澤,呈結節狀,質韌,剖面灰白或乳白色,呈魚肉或腦組織狀,半數以上病例多雙側卵巢受累;③腫瘤標記物檢測:CA-125升高提示有可能作為診斷或估計預后的參考指標;血清LDH升高也可作為估計卵巢淋巴瘤預后的參考指標,免疫組化技術有助于鑒別診斷及確定細胞來源;④轉移特點:卵巢癌早期易盆腹腔種植轉移,大網膜、腹膜、腹內臟器極易受累,而卵巢淋巴瘤是一種淋巴網狀系統的疾病,大多通過淋巴道或血道轉移,部分患者在病情發現后短期內即出現生殖系統外器官受累。
婦產科二病區 王麗紅 劉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