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科收住一位“右下肢靜脈血栓”的年輕女病人。經體查發現病人的右下肢明顯腫脹、增粗,右足青紫,皮溫低,并有明顯的凹陷性水腫,足背動脈搏動弱,內踝處陳舊性切口可見長約1cm皮膚裂開,并有淡黃色滲液。病人在2004年行介入右下肢靜脈血管濾網植入術,且合并有血小板減少癥、慢性腎功能不全、三級高血壓、慢性心功能不全。
入院后,主管醫師趙鑫向鄧斗興主任匯報病人病情,積極完善相關檢查,給與抗炎、抗凝、溶栓、解痙、利尿及中藥口服。在治療護理上嚴密觀察病人病情,及時調整藥物,控制合并病癥病情,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病人的合并癥多,醫生有時候也會顧慮重重,在病人出現心衰癥狀時,護士高敏提醒趙大夫用多巴胺維持心功能。由于患者長期服用強的松和臥床,體重增加至二百多斤,這給護理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尤其是輸液,病人雙手臂上血管很細且難找,病人在院外曾輸過幾天液體,病人凝血不好,凡是扎過針的地方都是青紫的,要好幾天才能消退。起初在橈靜脈留置套管針比較順利的保持了幾天,隨著輸液天數增加扎針越來越困難,有一天我用5號半輸液針在病人的大拇指關節很順利的扎成功了,后來幾天大家都在指關節上為病人扎針輸液。在護理上我們采取積極地護理措施:輸液護理、預防壓瘡、飲食護理、肢體功能鍛煉等等,在治療過程中沒有并發癥發生,有效的配合了醫生的治療工作,使病人癥狀很快減輕,直至好轉出院。
此患者在住院期間病人和家屬也很積極的配合醫療護理工作,每次為病人能成功的扎針輸液,或者為他們做了一件我們應做的事情,她的母親都說好多感謝的話。這只是我們日常工作的一個例子,從中體現了醫患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醫護互相溝通協作的精神。
(腔鏡科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