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神經內科再次成功完成介入顱內動脈瘤栓塞術。
患者為一老年男性、急性發病,曾就診于外院,為求進一步診治前來我院,患者發病時表現為突發頭部劇烈疼痛,并伴有噴射樣嘔吐及雙下肢麻木,入院后查體見頸抵抗陽性。入院時完善頭顱CT提示:彌漫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經科室醫生討論考慮顱內動脈瘤破裂可能性較大。急診行全腦血管造影術明確診斷,術中見左側大腦前動脈分叉部一3.4x4.8mm的“葫蘆形”動脈瘤。
對手術風險及預后向家屬作了充分告知和溝通,征得家屬同意后,于次日在全麻下行顱內動脈瘤栓塞術,手術術程順利,現病人恢復良好。(顱內動脈瘤栓塞術術中先將COSMOS4.0mm-8cm彈簧圈送入動脈瘤內編藍成型,隨后繼續放入共計4枚彈簧圈將顱內動脈瘤完全栓塞,術畢后縫合手術切口。)
顱內動脈瘤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是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病程隱匿,起病突然,一旦發病,病死和致殘率極高,被稱為顱內的“不定時炸彈”,最危險的腦血管病之一,手術難度大,對手術醫師的手術技巧及心理素質要求非常高。顱內動脈瘤破裂后死亡率可達30%,如果再次破裂出血死亡率將提高一倍。在治療上,主要以介入治療及開顱手術夾閉兩種方法為主。傳統的手術方式是在全麻下借助顯微鏡行動脈瘤夾閉術,不但有不可避免的神經血管損傷的可能,而且手術范圍局限,只限于容易暴露的動脈瘤,對不易暴露、周邊結構復雜的動脈瘤,傳統手術風險大,成功率低。而以介入方式實施的顱內動脈瘤栓塞術,技術要求高,但手術安全性高、創傷小、恢復快、預后佳,比較適合歲數偏大、體質較弱、患有嚴重的器質性疾病以及不能承受開顱手術的患者,已經成為動脈瘤治療的主要手術方式。神經內科動脈瘤栓塞病例是在醫生們充分評估分析此例動脈瘤特點及其與載瘤動脈的關系,充分做好術前準備的基礎上,在麻醉科及導管室的積極協助下,得以成功施行,是酒泉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介入手術方面一個突破,標志著醫院具備了對顱內血管疾病實施血管內治療的能力,也標志著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水平又向前邁了一大步?!?/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