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寒簡介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冬季第五個節氣。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御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于老年人,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范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二、小寒如何養生
民間常說“小寒大寒凍作一團”。人們除了重視寒邪,還應該重視濕邪。睡覺前用熱水泡腳,然后用力揉搓足心。既能御寒保暖,又能補腎強身、解除疲勞、促進睡眠、延緩衰老、預防疾病。畏寒怕冷者,可每天早上沖一杯姜茶驅寒暖身。
小寒時節應早睡晚起,等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可將晨練安排在上午7時至9時。此外,冬季高血壓患者如果晨練太早,氣溫太低會使血管驟然收縮,高血壓患者晨練最好在上午9時許再開始晨練。應該注意的是,這時候不宜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煉,以強度適中的運動為主,讓身體發熱或微微出汗即可,比如瑜伽、慢走、太極拳比較合適。
三、小寒養生要注意
小寒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上班族可在午飯后適當小睡片刻,以緩沖工作壓力。
小寒時節開窗應避開晝夜兩個污染高峰,以上午9:00~11:00或下午2:00~4:00為佳,因為這兩個時段內,氣溫已經升高,有害氣體已經散去,開窗換氣效果較好。其實晚上開窗更科學,一是避開了日間汽車尾氣、工廠生產的空氣污染;二是可以增加空氣中的氧含量,利于睡眠;三是能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但臨睡前應及時關窗,以免誘發感冒。
四、小寒時節易出現的問題
1、在寒冷天氣,胃腸道的活動增加,腺體分泌旺盛,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往往頻發上腹痛、反酸,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多數發生在寒冷的季節。
預防:冬天腸胃病的預防首先要適時增添衣被防寒保暖,避免胃腸受寒,不吃生、冷、硬、炸食物,不喝冷飲,不要空腹喝牛奶或者酸奶。其次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溫熱清淡的食物,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
2、呼吸系統疾病受天氣影響最大。
預防:冬季預防呼吸道疾病,首先要增強自身免疫力,適應環境,根據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減衣被;要注意室內空氣流通,白天要適當開窗通風,但要注意不要站在風口。在低溫天氣更要注意防寒保暖,抵抗力相對較低的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在冬季應適當調整戶外活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