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聽力篩查,是通過耳聲發射、自動聽性腦干反應和聲阻抗等電生理學檢測,在新生兒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靜的狀態下進行的客觀、快速和無創的檢查。如果篩查結果提示寶寶為疑似存在聽力損失,那這就可以幫助家長在寶寶三個月內接受系統的聽力學診斷和醫學評價,盡早完成聽力方面的確診。早期確診能夠使寶寶在六個月內就盡早地接受聽力學家、保健人員、專業教育人員等具有小兒聽力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員提供的相應科學干預措施,以免寶寶錯過語言學習的最佳時間,使得寶寶在通過診治、早期干預、聽覺訓練后,可以與健聽兒童一樣,一起生活、學習、成長。
新生兒聽力篩查時間
1. 初步篩查( 初篩):即新生兒生后48-72小時。
2. 第2次篩查( 復篩):即出生42天內的嬰兒初篩沒“通過”;或初篩“可疑”;甚至初篩已經“ 通過”,但屬于聽力損失高危兒,都需要進行聽力復篩。
“聽力篩查未通過”不必驚慌
在正常新生兒中,雙側先天性耳聾發生率約在1‰~3‰,由于聽力篩查的儀器比較敏感,影響篩查結果的因素較多,如當篩查時周圍環境噪聲的改變、寶寶的安靜程度(如體動)、寶寶外耳道(如殘存羊水)或中耳有分泌物、鼻堵呼吸不暢等等都會導致通不過聽力篩查。國內外數據表明初次(出生后第3天到出院前進行)聽力篩查未通過比例在10%左右,也就是說初次篩查未通過最后被診斷有聽力問題的可能性僅為1-3%。多數“聽力篩查未通過”的寶寶經過診斷性聽力檢查后并未發現明確的聽力損失問題,原因多在于外耳道或中耳已有的分泌物被吸收或排出等。
42天要去“聽力復篩”
當您42天帶寶寶去做“聽力復篩”時,如果通過了,恭喜您,這時一般認為小孩聽力屬正常。暫時不需做進一步的檢查。不過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還希望您一直要關注自己的小孩對聲音的反應或到該說話年齡和周圍小孩是否差不多,相差較大則要到醫院去排除聽力方面的問題。
當您42天帶寶寶去做“聽力復篩”時,如果仍然未通過,請您不要緊張,因為雖說復篩未通過,可最后被診斷有聽力問題的可能性大概僅為10%左右。
那您該怎么辦呢?一定要記得3個月齡內(越早越好)帶寶寶到政府指定的診斷中心(我省指定診斷中心是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接受診斷性聽力學檢查和醫學檢查。即使是單耳“聽力篩查未通過”也不例外,如果單耳被確診有聽力問題,就更應該關注寶寶的聽力,因為此類小孩發生遲發性聽力問題的比例大大增加。
對于已經確診的永久性聽力損失寶寶,需要在6個月內就及早進行聲放大裝置的早期干預。此外對于雙側確診為重度到極重度的感音性聽力損失的寶寶,使用助聽器等聲放大裝置干預3-6個月都沒有明顯的效果或者補償效果不理想時,這個時候就需要開始考慮在10個月左右進行人工耳蝸植入的術前評估和咨詢流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