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是由世界卒中組織(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呼吁設立的,是為了呼吁在全球范圍內加強公眾對腦卒中的認識。2017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題是:“預防卒中”。
腦卒中是指急性腦血管病,是由各種血管性病因(包括出血和缺血)引起的急性或局灶性腦功能障礙,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通常指包括腦出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在內的一組疾病。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個具有高患病率、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的"四高"疾病,不僅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而且患者得病后的治療往往是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效果仍難以令人滿意。如果不加干預,預計到2020年卒中的人口將增加一倍。相反,如果應用已有的知識,將會使一半人免于卒中的危害。因此,如何積極預防缺血性卒中的發生就尤為重要。
腦卒中的預防可分為一級和二級。一級預防,是指針對致病因素的預防措施,在這一階段,腦卒中還未發生,但卻存在發病的危險因素;二級預防,則是指對已發生腦卒中患者的干預,以便改善癥狀、降低病死病殘率。遠離腦卒中,預防是關鍵。市民可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預防。
1、堅持體育活動。運動能夠擴張血管,使血流加速,并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的聚集性,減少血栓形成。運動可以促進脂質代謝,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從而可以預防動脈硬化。經常運動的人患中風的幾率明顯減少。
2、控制飲食。享受低鹽(每天6g以內)、低脂肪和低熱量飲食,簡樸膳食模式食物為主,由蔬菜、水果、豆類、魚、粗制大米或面粉構成的食品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胡蘿卜素、維生素E可降低腦卒中的風險。少吃糖類和甜食。
3、戒煙限酒。吸煙者的腦卒中風險為不吸煙者的兩倍。每天飲酒的乙醇含量超過60g時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明顯增加。
4、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生活規律化,防止情緒波動。
5、早發現危險因素,及早采取防治措施。腦卒中的致病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房顫,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吸煙、睡眠不足、缺乏運動等。另外,心源性腦梗、偏頭痛、口服避孕藥、腦動脈炎、遺傳性腦血管病等也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
如能盡量避免上述危險因素,或將已患有的基礎性疾病控制在安全、穩定的范圍內,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卒中的發生。在諸多危險因素中,高血壓是卒中最主要的獨立危險因素。據統計,70%-80%的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壓或高血壓病史,即使平時無明顯癥狀的高血壓,其發生卒中的機會也比正常人高4倍。如果能夠控制好血壓,也就能將卒中風險顯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