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關節炎(OA)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破壞或變性引起的慢性退行性關節病。OA以老年患者多見,女性多于男性,60歲以上人群中患病率可達50%,75歲以上則達80%。該病的致殘率高達53%。
一、臨床表現:
關節疼痛:初期為輕中度間斷性隱痛,活動后加重,休息可好轉。
關節僵硬:多發生于晨起后,關節出現僵硬或發緊感,活動后可緩解。
關節腫脹:關節腫大變形,可出現Heberden結節和Bouchard結節。
關節摩擦感:由于關節軟骨破壞,關節面不平,關節活動時出現摩擦音。
關節畸形、功能障礙:關節腫痛,活動減少,肌肉萎縮、軟組織痙攣引起關節無力,活動受限,表現為關節活動不靈,活動范圍減小。部分患者可發生關節屈曲,內、外翻畸形。
二、康復治療目標:
消炎退腫,緩解疼痛;保持關節和肢體活動功能;增強患肢肌力,預防和治療肌軟弱和肌萎縮;增加關節穩定性,防止關節畸形和疼痛復發。
三、康復治療方法:
物理治療
(1)物理因子治療
①熱療:包括熱水浴、熱敷、蠟療、紅外線等,有利于緩解疼痛。
②低中頻電療法:如音頻電、干擾電等,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③高頻電療法:短波、超短波、微波等,具有消炎、鎮痛、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作用。
運動療法:有氧運動、肌力訓練、關節活動度訓練。避免長時間跑跳蹲,減少或避免爬樓梯。
作業療法
避免同一姿勢長時間負重;保持正確體位,以減輕某個關節的負重;保持關節正常的對位對線;工作或活動的強度不應加重或產生疼痛;更換工作程序,減輕關節的應激反應。
藥物治療
主要包括控制癥狀的藥物,改善病情的藥物及軟骨保護劑。其中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是最常用的一類,可減輕關節疼痛及腫脹。關節腔內藥物注射,可緩解臨床癥狀、保護關節軟骨。
手術治療
康復治療無效或效果不理想,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方法主要有游離體摘除術、關節清理術、截骨術、關節融合術及關節成形術(人工關節置換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