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由于肺癌發病率的逐漸增多,已占惡性腫瘤死亡主要疾病之一, 肺癌與良性病變的鑒別影像學不能作為主要的診斷依據,目前病理仍是診斷肺癌的金標準,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可以準確顯示腫瘤位置及與周圍組織結構的解剖關系,提供安全的進針部位、角度及深度,患者痛苦很輕,能到理想的病理組織。此技術對肺部占位性病變的診斷準確率較高且安全,尤其對纖維支氣管鏡和痰細胞學檢查不能明確診斷的病例,具有重要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價值,為臨床診斷肺癌的一種重要輔助診斷手段。
再好的技術也有一定的風險,掌握好適應癥是手術成功級保證安全的前提:①血管性病變、凝血障礙、嚴重老慢支肺氣腫、嚴重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穿刺經過肺大泡或囊腫、惡病質不能配合均為肺穿刺活檢術的禁忌證。②術前常規檢查凝血常規、血型、血常規、心電圖,對緊張或咳嗽者術前給予鎮靜止咳藥,積極與患者溝通,消除其恐懼心理并積極配合操作者。術前開通靜脈通路,備止血藥及常規搶救藥品。③選擇患者比較舒適,又便于固定且有利于穿刺的體位,盡量縮短手術時間。④在定位掃描檢查時囑病人平穩呼吸;穿刺過程在平穩呼吸狀態下進行,避免呼吸運動對胸膜造成損害以及小結節定位偏差。⑤選擇病變距近胸壁最近點進針,避開肋骨、肩胛骨及重要器官。⑥穿刺針以18G為宜。針過粗,對肺組織損傷重,易出現并發氣胸、咳血,;針過細則標本過少,影響病理診斷。⑦病變有壞死的,盡量在病灶邊緣取材。⑧穿刺標本用10%的甲醛固定送病檢。
經皮肺穿刺活檢術的并發癥最常見的是氣胸和肺出血,氣胸量在30%內,無明顯癥狀的,多無需處理,大于30%可胸腔閉式引流,一般48小時左右即可拔出引流。一般而言,病灶越小,離胸壁越遠,穿刺越困難,穿刺針越粗,越易造成氣胸;從病灶緊貼胸壁的地方進針幾乎不會發生氣胸。操作者經驗不足盡量采取垂直進針法。
肺出血絕大多數為肺內,僅為穿刺后CT掃描肺窗示沿針道分布或病灶邊緣少許淡薄斑片狀或云絮狀陰影,可觀察。如咳血較多可給垂體后葉素肌注,10分鐘左右即可止血。
經皮肺穿刺活檢術出現大咯血、皮下氣腫、針道腫瘤種植、縱隔氣腫、空氣栓塞等并發癥均少見,不會發生肺癌播散或種植轉移。
總之, 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術是一種微創、安全、準確的檢查方法,操作簡便,并發癥少,能為大多數患者接受,對于肺部占位的定性診斷、制定治療方案及預后有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