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柿石”癥的發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型是在大量吃柿子并且飲酒后半個小時就可出現癥狀,表現為上腹部有沉墜感,食欲不振、口臭、脹滿、惡心嘔吐,嘔吐物中有碎柿塊,也可嘔血;在柿石的刺激下,還可產生慢性胃炎、胃潰瘍和胃功能紊亂。病程超過六個月者轉為慢性型,慢性型的癥狀與潰瘍或慢性胃炎相似,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疼痛、反酸燒心等。柿石較大的病人,在上腹部可摸到移動性腫塊。大多數人會有腹部不適,就診於消化科,經胃鏡檢查,會在鏡下顯示類似腫瘤的突起,患者會緊張、不安??山浳哥R及X線檢查而確診。
本地的發病原因多為飲酒后吃了柿子而形成,因為柿子果味甘澀、性寒、無毒。多是冬天家中的必備水果,老少皆宜,尤其是對于本地的居民,喜好飲酒者,一定要引起注意,絕對不能在飲酒后吃柿子;另外,胃柿石還易發生于胃大部切除術迷走神經切斷術、胃輕癱綜合征患者,似與這部分部分胃運動功能紊亂有關,有這類疾病的患者尤其要特別注意。胃“柿石”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與胃柿石的大小、形態、性質及對人體消化、運動功能影響程度等因素有關。體檢時常于上腹部可觸及移動性包塊,偶爾有無明顯癥狀者,患者會以為是胃部腫瘤,因而會造成一定的精神負擔。
因此,患者就診時一定要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性,囑咐患者空腹慎吃生柿子或食柿后忌飲白酒、熱湯、以防患胃柿石癥的形成,對于已患胃柿石的患者,并告知患者寒冬臘月吃水果時一定要注意水果的習性,尤其是飲酒后一定要引起注意,并做一定的心理疏導,否則會對身體、心理造成一定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