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確定癌癥診斷時的心理護理
由于目前癌癥仍是一個預后欠佳的痛苦的痼疾,故病人在接受診斷的過程中常常過分焦慮,但又抱著最好不是癌癥的希望。醫生在沒有確切把握之前,不能向病人及其親屬透露,"可能是癌癥"的言詞或泄露出暗示性的表情。在診斷已經明確,但病人的精神準備還不足時,醫生應該給病人心理上的緩沖機會以避免出現過于強烈的心理刺激,要讓病人在知道患癌癥的同時,建立起治愈疾病的希望和信心。對病人隱瞞癌癥診斷或告訴其假診斷是不妥當的。前者會引起的病人猜疑,后者早晚病人會知道真象,一旦病人發現自己被蒙在鼓里,頓時就會受到一個突如其來的精神打擊,并因此對醫生和家屬產生程度不同的不信任感,這對進一步治療措施的實施很不利。護士要以自己對癌癥的樂觀態度去影響病人,使其對即將開始的治療抱有信心和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
2. 疾病治療階段的心理護理
一個完善的治療計劃將使病人在確定診斷時遭受的心理創傷得以較快地平復,并帶來恢復健康的希望,有助于改善情緒。不論是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還是手術切除,癌癥病人總要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忍受比較大的精神和軀體損傷,故醫生必須在治療中得到病人的高度信任和密切配合,必須把整個計劃及其利害關系以及治療措施向病人交待清楚,使病人有更充分的心理準備。病人對治療計劃有了一定的思想準備則比較容易接受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若一旦出現嚴重的治療反應,并且超過病人事先想象的嚴重程度時,病人還需要得到心理的和對癥治療的雙重支持,對于惡心、厭食、虛弱、失眠等一系列治療反應,除給予一些對癥及保護性藥物外,醫生和護士一定要在精神上經常地給予其安慰和鼓勵,耐心解釋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解除病人的焦慮和不安。這種心理上的支持,會使病人情緒穩定、樂觀,有助于減輕治療反應,使治療方案順利完成。
3. 彌留病人心理護理
晚期癌癥病人在死亡前有相當一段時間的彌留期,身體嚴重衰竭而神志尚清醒,除忍受軀體的磨難,還忍受即將與親人永別的情感痛苦。由于每一個人的人格特征、生活經歷、文化素質和信仰不同,對待死亡的態度亦不一樣,其中信仰為關鍵因素,故醫護人員應當尊重病人的信仰,不應該對信仰不同的人表示任何輕蔑態度。對彌留病人盡職盡責,這不僅是對病人人格的尊重,也是對其家屬的最大精神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