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神經科疾病的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逐漸提高而我們的人口正逐漸老齡化,這導致了患病率和經濟負擔持續增長。此類疾病往往遷延不愈,致殘率很高,給患者的工作、生活帶來很大影響。為了盡力減輕這些影響,我們一直在努力提高診療水平,而神經系統疾病的高水平治療取決于對治療結果的仔細評估。
過去我們主要根據患者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結果變化經驗性描述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效果。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現代醫學的重要標志就是量化,將經驗描述更改為定量描述是醫學的進步。 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表現復雜和多部位,如何確切描述神經系統損害的程度及治療效果成了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經醫學工作者總結并大量應用于臨床的神經科相關量表就是解決這類問題的良好工具。
臨床定量量表解決了臨床表現的確切描述,對我們客觀、量化判斷預后有很大幫助,更是臨床科研的必備工具,成為不同中心對話的公共語言。量表是用于診斷、療效評定、功能評定的工具,了解和使用量表成為現代神經科醫生不可缺少的工作內容。有鑒于此我科科主任、護士長選派得力人員參加了高信度、高效度、高敏感度并廣泛應用于臨床的神經科相關量表培訓,現已開展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缺血指數量表(HIS)、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DL)、漢密頓焦慮量表( HAMA)、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等評測。
在臨床工作中數量化、規范化、細致化、客觀化使用量表能使我們量化評價治療效果,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更好的減輕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降低醫療費用,更好的為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