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說“治未病,不治已病,病已生而藥之,亂已生而治之,譬猶臨渴而掘井,斗而鑄兵,不已晚乎!” 也就是說預防大于治療。防患于未然,也可以說預防的觀念;
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有正確健康觀念的人,不是等疾病發生了才去治療疾病,而是去預防疾病。疾病發生了然后用藥去治療疾病,國家動亂了才去治理,就好比口渴了才想起去打井,敵人打到家里了,才想起去打造兵器,已經晚了。
預防疾病就是治未病,而治未病就是對健康的管理。健康管理說起來很復雜的,其實是很簡單的。健康管理圍繞一個中心,做好兩個重點。一個中心: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
一個中心圍繞二個主題開展:
1、建立豐富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2、夯實五大基石:一是天然、靈性、均衡(或有機、活性、均衡)的飲食;二是培養積極樂觀、平衡心態;三是適量的運動(注重適量,不能過量);四是充足的睡眠(注重充足,確保深睡眠);五是營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學習環境。
健康管理的兩個重點:
一、健康管理的首要重點是預防,而預防的重點是養血。血液一般存在四個問題:一是毒素堆積;二是脂質垃圾堆積;三是血液質量差;四是血液數量不足。排除毒素,清理脂質垃圾,提升血液質量,培育血液數量是健康管理的重中之重。
血液乃心之源泉,身體之活力,靈魂之升華。
二、健康管理的第二個重點是疏通經絡。血管、經絡乃人體之生息工程,神經系統的信息傳遞,內分泌及時分泌,免疫功能的調節,體能的綜合調配等等均有賴于經絡的暢通。真正的健康管理是通過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和健康養生的兩個重點,使我們的身心靈達到和諧統一。而一旦得了疾病,就是治病。三分治七分養是治病的原則!
一旦患病,要明白三分治七分養的治療原則。治病是醫生的專業,但不要過分依賴醫生。要明白人體之所以患病,一定是欠了人體自身的營養債,而非醫院的債。重點要放在七分養上:一是休養:放下才能心靜,身心靈都需要放下才能進入靜養狀態;二是均衡的補充營養:找到天然、靈性、均衡的食物補充,或有機、活性、均衡的食物補充。只有補充這些進入體內,才是真正還上了身體的債,才能排除病毒,才能修復受損細胞,才能制造健康細胞;三是調養:患病一定是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出了問題,不調整生活方式和習慣,就不是真正意義的調養。
三分治療也好,七分調養也好,要圍繞五大原則;
1、治療和調養的目的:提升免疫力而不是削弱免疫力;
2、治療和調養的方向:修復受損的細胞和組織而不是擴大組織受損;
3、治療和調養的原則:排除體內毒素而不是增加體內毒素;
4、治療和調養的措施:減少壓力而非增大壓力;
5、治療和調養的目標:延緩衰老而不是加速死亡。